在中美伦敦谈判之后,特朗普极力强调“美国胜利”的叙事,发布声明称“中美已经完成签约”,“达成了一个非常棒的交易”,“中国已同意出售稀土”……这些言论显然是夸大其词,甚至不符合事实。对此,中国方面及时回应,澄清表示中国并没有放宽稀土出口管制,也没有签订任何协议。
然而,就在这时,一些谣言在中国媒体上突然蔓延开来,似乎有意与特朗普的“美国胜利”叙事相配合。谣言称,中国稀土集团的高管神秘失踪,某些人已经接受了外国的高薪诱惑而叛逃,还有人说某些国家正在着手建立自己的稀土精炼工厂,而这些叛逃的高管正是提供技术支持的幕后推手。
随后,包括新华社客户端在内的多家媒体转发了中国稀土集团的辟谣声明。声明指出,近期有网民发布了关于中国稀土集团及其上市公司“中国稀土”(000831.SZ)高层管理人员变动的虚假信息。中国稀土集团正式声明称,部分高管职务调整是为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提升管理效能,所有调整均符合公司规定和监管要求,程序透明合规,相关人员依旧在集团内担任其他职务。中国稀土集团强调,该事件未对集团及公司运营产生任何不利影响,并且保留追究恶意传播虚假信息者的法律责任。最后,集团呼吁广大网友自觉抵制谣言,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,维护市场秩序。
展开剩余72%然而,这些谣言为何会在中国稀土集团的人事调整之后四起呢?
回顾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,它使全球局势动荡不安,但中国却稳如泰山。这背后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:中国手中掌握了一项强大的“杀手锏”:稀土资源。多年来,这项资源并未轻易使用,始终处于保留状态,直到此时才展现出其巨大的战略价值。
特朗普在中美伦敦谈判中故意夸大美国所取得的“胜利”,制造一个误导性的印象——即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已经作出妥协,满足了美国的要求。特朗普显然希望借此影响舆论,使外界相信中国已经放宽了稀土出口管控,从而在未来能够通过指责中国违背协议、出尔反尔,迫使中国撤销稀土管控。
就在此时,关于中国稀土集团高管叛逃的谣言突然出现,似乎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印象,助力特朗普的“胜利”叙事。这些谣言试图引发公众对政府管控稀土的失望与不满,为美国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筹码。
这一系列的谣言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,很难想象这不是一场有组织、有预谋的行动。谣言制造者通过制造恐慌,利用公众对中国稀土流失风险的高度关注,试图挑动群众情绪,误导舆论,破坏中国政府的形象和决策。
当然,我并不是说每个转发这些谣言的自媒体都是故意造谣的。实际上,这些事件的背后,可能有某些美国间谍或利益相关者在幕后操控,通过故意“带节奏”来制造混乱和误导。尽管我自己也对中国是否能够继续坚持稀土管控持有一定关注,但在看到这些谣言时,我的反应是先震惊,随后冷静下来,意识到这些消息出现的时机过于巧合,极有可能是恶意造谣。因此,我决定保持沉默,静待事态发展,毕竟在这种情况下,过早发表评论容易被误导,反而不利于客观判断。
由此可见,中美博弈的局势非常复杂,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,避免盲目跟风,也不能因为情绪激动就轻易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。我们只有冷静分析,才能防止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。
既然稀土资源是中国反制美国不正当关税政策的关键武器,那么美国自然会想方设法削弱这一“杀手锏”的威力。通过散布谣言、制造混乱,迫使中方放弃对稀土的管控,或者腐蚀中国稀土集团的高管和技术人员,诱使他们叛逃,都是美国的潜在策略。
事实上,中国的稀土管制并非意味着完全禁止出口,而是实行有条件的出口,确保稀土资源主要用于民用领域,而非军事领域。对一个国家而言,管控战略资源的出口是一项合理且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举措。与此相比,美国及西方国家常常以所谓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随意干预他国的高科技发展,进行不公平的贸易限制。
对于从事媒体工作的人来说,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训。发布任何信息前,必须确认其真实性。否则,与其轻率发声,不如保持沉默。盲目跟风不仅可能误导公众,还可能无意中为敌人提供了机会,损害国家利益。
因此,稀土的出口管控应继续加强,甚至更加严格。我们绝不能让美国及西方国家利用我们的稀土资源来制造武器,威胁我们国家的安全与利益。
这篇文章来自“秦安战略”智库的核心成员牟林原创,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,共同汇聚智慧、力量和影响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